非遗“活”起来,旅游“火”起来,文旅融合让大鹏游“出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大鹏 旅游 非遗“活”起来,旅游“火”起来,文旅融合让大鹏游“出圈”

非遗“活”起来,旅游“火”起来,文旅融合让大鹏游“出圈”

2023-12-08 13: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近年来,大鹏利用丰富深厚的文化资源和底蕴,积极推动“非遗+”战略,进行“非遗+旅游、+产业、+校园”等多元发展,特别是利用非遗文化为大鹏打造世界级滨海旅游区助力,创造了“活起来、走出去”的大鹏非遗传承模式。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旅游发展与非遗项目的融合让传统文化更具活力,也赋予文旅产业更为蓬勃的生命力。

《山海古城夜色美》梁帼雄 摄

01

多元化非遗项目荟萃早期移民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遗产中的活态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象征和民族精神的结晶。大鹏地区曾是明清海防重镇,且海岸线绵长曲折,历史上人们多以捕鱼为生,所以大鹏的非遗资源有着独特的海防和渔业生活气息。

太平清醮

皮影戏

大鹏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8个,其中省级非遗项目4个,市级非遗项目4个,区级非遗项目10个,囊括了传统技艺、传统音乐、民俗、传统曲艺、传统戏剧、民间文学等6个领域。

其中,传统技艺类有大鹏濑粉仔、大鹏打米饼、大鹏凉帽制作、葵涌客家茶果制作技艺、官湖望鱼岭捕鱼技艺、大鹏绿丸仔制作技艺、南澳海胆粽制作技艺等7项;传统音乐类有大鹏山歌、葵涌客家嫁歌2项;民俗类有大鹏追念英烈习俗、疍民过年习俗(舞草龙)、疍家人婚俗(南澳渔民娶亲礼俗)、大鹏婚俗、东渔村天后祭等5项;传统曲艺有大鹏仙歌1项;传统戏剧有潮俗皮影戏1项;民间文学有葵涌民间谚语1项。

青少年学习舞草龙

大鹏的非遗涉及客家、广府、军屯、疍民等多样文化类型,这些多元文化的融合交织发展,保存了深圳早期移民城市的雏形。大鹏的非遗项目辐射范围较广,太平清醮、舞草龙等活动举办时,大量港澳乃至海外同胞都会专程回来参加,成为大湾区文化认同的重要纽带,也是是大鹏新区被称为深圳的“文化之根”的原因之一。

02

打造非遗节庆为全域旅游赋能引流

大鹏新区加快文旅融合步伐,深入挖掘非物质遗产丰富的文化内涵,大力推进“非遗+旅游”融合发展,打造节庆品牌活动,推动非遗文化宣传展示,积极探索非遗长效保护路径,利用传统文化讲好“大鹏故事”。

深圳非物质文化遗产周大鹏新区活动是新区传承非遗的常态化活动。至今已曾成功举办了三届,形成了以“演、展、讲”为主要形式的非遗宣传模式。

举办具大鹏本土特色的非遗活动展演、展示和体验,邀请居民参与非遗现场教学互动,穿插有奖问答,加深本土非遗认识。

组织技艺、民俗等特色大鹏非遗项目,组办“非遗古街集市”一条街,开展非遗现场制作教学、成品静态展示,辅以多样化非遗文化遗产项目展示。

选取新区代表性非遗项目,面向中小学生、社区居民开展传统技艺教授等有关实践活动,包括疍民过年习俗(舞草龙)项目扎龙、舞龙等传承教育活动,以及非遗舞蹈进校园传习等。

“千年非遗 印象大鹏”非遗本土文化展演系列活动至今已举办了五届。内容以非遗演艺为主、非遗展示和非遗传承为辅,穿插非遗互动体验,以促进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让非遗“活起来”“走出去”。

《形韵》(由舞草龙改编)

新区在传统节日期间还举办了大鹏所城新春庙会、中秋祈福等节庆活动,通过“舞草龙、锦衣练兵、大鹏山歌、岗哨仪仗、民俗体验”等富含传统非遗文化元素的表演形式体现大鹏本地特色文化,直接拉动节新区的假期经济“旺丁又旺财”。

大鹏婚俗巡游 黄健冕 摄

大鹏新区通过非遗本土文化展演、大鹏非遗周、节庆非遗品牌活动等系列活动,实现精准引流,为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振兴注入新的活力,打开了新区文旅发展的纵深,形成了“全域、全季、全业态”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

03

文旅融合促进非遗传承发展产业化

非遗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但是在信息爆炸时代使得传统文化传播有了更高的要求,大部分非遗传承人的年龄偏高,非遗传播方式陈旧让受众快速减少,导致非遗的传承与发展面临困境。传统的非遗传承方式、展示方式、盈利方式,与新时代、新科技、新生活理念逐渐疏远。而“非遗+旅游”的模式在丰富新区旅游内涵的同时,也在用产业逐渐反哺非遗,助力非遗重新焕发活力。

比如于2020的大鹏旅游美食季,此次美食季共有六场主题主题活动,其中包括了“小美食大故事--大鹏文创小吃节”专场。这个专场串联起大鹏所城和鹏城印象两个分会场,将这新、老“长巷”美食人文连接,打造成一条时间跨度超过600年、距离跨度2公里的大鹏“小吃之旅”精品线路。

开放式手作档口,茶果、濑粉、芝麻糊、花生糕、打米饼等非遗美食、传统小吃现场制作展销,打米饼、濑粉仔、海胆粽等大鹏特色非遗美食制作互动项目都吸引了大批的游客。

游客可以一边品尝特色将军宴,一边欣赏大鹏山歌表演,还可以体验皮影戏、陶艺拉胚、扎染等项目。这种开放式、沉浸式的非遗体验活动,能最大限度吸引年轻人主动了解,主动传播、传承大鹏非遗。其中美食季更是带动了新区旅游市场消费热潮,让大鹏成为游客心中的“美食目的地”,实现新区旅游“淡季不淡旺季更旺”。

在后疫情时代,新区另辟蹊径举办了线上的非遗购物节,不仅规避了当下旅游行业式微带来的客流量降低导致非遗产品销售额下滑的风险,还顺应时代的潮流,拓宽了非遗产品的销售渠道。在2021年端午节前后8天时间里,仅南澳海胆粽传承人张长妹的淘宝店销售额就达2.5万余元。线上非遗购物节在实现精准引流,吸引更多的市民游客到大鹏旅游的同时,也以新的传播形式实现了非遗产品的经济价值,非遗产业化也让非遗传承进入良性轨道。

新区商户纷纷开启了线上商城

大鹏新区通过将非遗对接市场、对接新媒体,以“非遗+旅游”给游客带来新的文化体验需求,同时给非遗的传承提供平台和机遇,以旅游反哺、活化非遗的促进二者共赢。在新形势、新机遇下,大鹏非遗将通过苦练内功、擦亮招牌、变革求新,深挖非遗的历史文化内涵,与旅游发展需求贴合,满足游客求新求异的旅游体验,让大鹏非遗活在人民日常生活中,成长为大鹏文旅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编辑 | 王宇琳

校对 | 吴彬妮

审核 | 肖 燕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